我的電子閱讀生活
李 爾
我的電子閱讀生活
老編在facebook上抛出一個問題:“你的iPhone/HTC裡裝了多少電子書?”動手想回應一下的時候,凝神想想,驚覺自己在“電子閱讀”路上竟也追追逐逐了十個年頭:澳門回歸那年,剛投身職場的自己花了薪水裡一筆不小的金額購入剛上市的Palm V,開始自己的“電子閱讀”初體驗。那段時日忙個不亦樂乎地收集、整理各文學書籍的txt檔,再灌進這台小儀器……似乎從此一試上癮,於是,從Palm OS的Palm V到Windows CE的iPAQ,從Windows Mobile的Smart Phone到Android的HTC系列,從iPhone到iPad……十年間自己擁有、嘗試過的儀器和平台千樣百種,當初企圖“簡化”閱讀的努力,竟反將原本簡單的閱讀搞得“複雜”無比。
回到老編的問題上,自己馬上打開iPad,認眞數數——iBook書架上共有一○九本電子書(如果算上電腦內的iBook書庫總數,則約有三百本),涵蓋經典文學、哲學歷史、調查報吿、經濟投資、名人傳記、影視舞台劇本……其中最大宗者,當屬小說,張愛玲全集、魯迅全集、哈利·波特全套(中及英)、千禧年三部曲,林語堂、莫言、希治閣、馬奎斯、博爾赫斯、Robert Harris、Dan Brown、Michael Crichton、Stephenie Meyer……回想與iPad同枕共眠、同廁方便的日日夜夜,方覺這小本子和自己何時竟變得如此親密?
電子閱讀,不但改變了自己的閱讀方式,也改變了自己的閱讀習慣。最明顯的,是會更經常閱讀英文原著,和以前抱着書本翻字典的痛苦體驗不同,現在只要輕輕一點,就可解決英文生字的障礙(當然有賴Jailbreak的助力);而在閱讀與生活無隙融合的電子化年代,閱讀已無須依靠書店——在彈指劃撥之間,我可以了解最新Book Review,可以隨時上網尋找和下載心儀書本,若再加上新聞媒體、博客網站的話,“世界是平的”早已是身邊看得見、感得到的現實。
我享受電子閱讀的“隨時、隨地、隨心所欲”,不管是坐在巴士上還是坐在馬桶上,可以隨便從書庫中選一本開始閱讀;我也憧憬“閱讀網絡化”為我們展開的無限可能,雖有不少人堅持“讀書,還是印在紙上、捧在手上來得安心”,但我認為,未來必會向我們展示另一種答案(對那些幾乎和電子屛幕一起長大的下一代來說,也許到時候要他們閱讀紙上文字還不習慣呢)。當然,我也同意,這場因資訊科技以及互聯網所引發的閱讀革命,我們目前還處於起步點——就像當年“造紙”和“印刷”的發明,將人類的閱讀與書寫從“汗牛充棟”式的累贅和遲緩中解放出來一樣,電子出版和閱讀,假以時日,也必將開創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
但另一方面,我也擔心,為我們帶來各種便利的電子閱讀,也帶來一系列新的問題:版權保護的工作無疑將更艱鉅——今時今日,只要將書名鍵入互聯網,幾乎可以找到任何想找的書本而無需支付分文,對於辛苦寫作的作家(或有志於寫作的作者)來說,可不是什麼令人振奮的好消息。而我個人感受最深的,還是這種無處不在的便利以及低成本,似乎更強烈地放大了自己內心的某種虛榮感——讓我們更加習慣“擁有”勝於“閱讀”。老實講,iPad裡超過一百本的藏書裡,自己至今讀完的不超過五本。就像電話和email的出現,未必讓我們互相之間會達至更有效的溝通;閱讀的電子化,也未必一定提升我們的閱讀層次。不是嗎?自己一邊寧願花整個晩上搜尋和整理書庫裡的收藏,另一邊卻抱怨沒有時間坐下來讀完一本。資訊科技替我們將書本的“收藏”和“擁有”變得更加簡便,我們的內心甚或會因電子書庫裡日益增長的數量而得到某種虛幻的滿足,但我想,不管科技如何日新月異,自己內心眞正的“閱讀修行”——我指的,是眞正靜下心來,一字,一句,一頁,認眞將書本內容upload進自己腦裡,去感受去思考——本質上仍亙古不變,始終如一。
李 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