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人賭博免疫力神話打破
過去,人們都相信一句話:「澳門人對賭博是有免疫力的!」現在,這已變成「神話」。
聖公會「擇路樂途」問題賭博輔導服務主任李惠華指,過去沒有問題賭博、病態賭徒,是看不見,並不代表沒有,而大眾開始意識到問題嚴重了,主要是因為傳媒報道轉變,在○六年以前,新聞都是正面,但自那年開始,就出現少少的聲音話有負面影響,其後就慢慢滲出來,變多了。
因為過去,他們會抱有「人人都有免疫力,我衰了不就代表自己好有問題」、「我阿爸以前做荷那麼多年都無事,為何我年青人也是做這行,為什麼我會中招?」等想法,令其不敢話「我有問題」,怕成「異類」。就是在當年社會環境改變,影響了那些有賭博問題的人,才抛開心理包袱,去尋求幫助。
博彩業雖是本澳龍頭產業,但澳人其實認識不多,許多人都答不出澳門有幾多賭場、賭枱、角子機,更何況是問題賭博、戒賭服務,故也造成過去求助人數少。但現在情況只是稍為改善,李主任稱,每當她們在報章上刊登一小幅戒賭熱線廣告,那幾天收到的查詢電話會變多,但廣告賣完就打會原形。所以,還有許多潛在的求助者。
博彩從業員十有九賭
○七年開展服務至今,機構接到近二千個查詢求助電話,輔導約一百八十個個案,李惠華表示,賭場增加並無令求助的博彩從業員變多,而當中屬博彩從業員的並不多,而據接觸到的從業員反映,員工是「十個有九個都賭」,故並不代表社會沒這些人,只是他們還未意識到自己已有問題、沉迷成癮。
根據外國研究顯示,當人在娛樂場的環境工作,迷賭的機會會高好多。李惠華解釋,因為工作過程中會不斷接觸到撲克等賭博工具,不會記得有客人輸錢,只記得客人贏過錢,並產生「我也能賭中的」感覺,驅使其放工後往另一間不受限制的博企賭場參賭,「這也是賭權開放後的影響」。
常言道,預防勝於治療,問題賭博也是一樣。現時大部份博企在新人入職前舉行負責任博彩講座,亦有個別公司曾為在職員工提供相關培訓、講座等,這些都是博企自發的。民間戒賭機構依賴當事人主動求助,可以做的始終有限。
預防賭博政府有責
政府則不同,可主動出擊,尤在最重要的政策層面。當局已較以往更關注、更多投放資源,但每當要深入一點時,往往就會卻步,如討論多時還未能推行的上調賭場入職年齡至廿一歲,而簡單至在賭場要有提醒訊息。
政府近年大力宣傳負責任博彩,當中最重要的「自我驅逐」卻沒有明確規定,而各博企並不統一、各有一套,若要全部賭場「驅逐」需逐家申請,「你話一個問題賭徒會不會?」即使申請成功,在賭場門禁寬鬆、無任何懲罰下,實際成效是問號。
最好的辦法,就是對本地人進賭場設限制,政府政策上絕對可規範博企這樣做,「(賭公司)不守遊戲規則就out,你(政府)就保護到澳門這班人!」、「你(博企)要在這裡提供娛樂,但有些事情他們是否都要遵守呢?不只是話賭枱要幾多張、(外勞)要幾多人那麼簡單。」
李惠華認為,政府是有責任去保護本地居民,不被賭博影響生活、甚至是演變成為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