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色點擊)閱讀,我們要的是……
翠 菊
閱讀,我們要的是……
為了做好閱讀敎學而正式接受培訓的,應該始於二○○三年。那時候,雖然敎靑局沒有鋪天蓋地的課程,但偶而也有一些推動閱讀的課堂,對於我們這些不懂如何有方法地開展閱讀敎學的老師來說,實在是一件美事。就如我的好同事WM一樣,嚴格說來,她比我用功十倍,這些日子,凡有閱讀課程的,她也會抽空報讀,就算今天的她已經不再需要利用這些課時來證明自己的實力,然而,她還是努力不懈地學習,希望每一次的課堂,能激活內在潛能,提升敎學質量。
像WM這類的人,在澳門確實不少,尤其近年來,閱讀突然紅起來的時候,不少學校領導,老師們,也為了充實自己,期望提升澳門年輕人的軟實力,也用心地接受培訓,有些課堂,甚至報名時,須列名領導、閱讀推廣員,以及老師的職銜,以保證學校不同階層的人也認識閱讀,推動閱讀。
這絕對是一件好事,全民關注,全民討論,這個話題自然就熱起來了。然而,我一直思考,只是關注、討論,就能成就美事,得到優質的敎育效果麼?還有,利用課堂來培訓老師如何開展閱讀敎學是好,但到底這些課堂的質量如何?到底在培訓過程中,又有多少人被導師感悟,而非像一些導師般,白白地把冷冰冰的知識傳授開來,沒有意義的培訓,只會扼殺老師對推廣閱讀的學習興趣。
這陣子,閱讀熱潮稍為降了一點溫度時,卻迎來劉校長一連兩周有關閱讀的文章,其中那三句,實在震撼心靈:“閱讀現況是一面鏡子,照出社會主流文化和人口素質的概貌;閱讀現況是一副掃描機,勾勒出社會行政、立法、司法層面的智力水平;靑少年、兒童,甚至嬰幼兒的閱讀現況還是一個水晶球,能預測地區在未來國際競爭中的成敗利鈍!”
要把閱讀視為培育一流人才的工具時,必須各方配合,如果只有一流的設備,九流的機械式操作;一流的敎師團隊,九流的培訓課程;一流的討論平台,九流的“應付式”思想;那就休想孩子能從閱讀中成長,培育一流的人才永遠是遙不可及的事。
翠 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