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更好
——讀《心無罣礙》有感
高中組季軍培正中學 鄭志偉
總喜歡坐在露台,望着漆黑的天際,尋找着那“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星星。
人生如星
有人明亮奪目,有人暗淡無光,有人名垂千古,有人離去時,卻甚麼也沒留下。
可我總是疑惑,即便光芒萬丈,即便掛在天際多久,與那無邊的天空相襯,卻是如此微不足道。與這暗淡無光的、來去匆匆的星星有何不同?
既然如此,人生該如何?
腦海不斷徘徊着這個問題,直到看了《心無罣礙》後才釋然。人生應如何?人生該如何?這不過是自己在庸人自擾罷了。生命,匆匆數十年,彈指一揮間,何必不斷研究生命為何?該懂得的是如何生活。如何在數十年中活得自在、活得幸福。
其實,心如何,便活得如何。
在紛擾的生活裡,我們經歷過失、傷痛,嘗到沮喪、流過眼淚。或許我們會認為,患難無常、人浮於事。其實,祇要我們的心學會放下,懂得寬容、活在當下……縱然憂懼苦難來襲,幸福依然會留在我們的心間。這便是書中八十多則心靈小故事給予我的信念。八十多則心靈小故事,無一篇不洋溢着生命的哲學,無一則不參透了做人的道理:不需刻意做些甚麼,凡事不必過於執着,理應活在當下。每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如同心靈雞湯般滋潤我的心靈,令人沉思,令人震撼,有一種催人奮進、催人向上的力量。
學會“放下”
放下沉重的包袱,不為無盡的貪慾所主宰。
學會放下這是我在書中學到的第一個哲理。“塵世太多執着,世人不懂放下。” 故事中那位老人在坐火車時,不小心把一雙剛買的鞋其中一隻撞飛出窗外,見狀,他便把另一隻鞋也抛出了窗外,原因就是祇留一隻鞋也沒有意義,但如果路人撿了第一隻,再撿到第二隻,便有了意義。多麼意味深長的一個故事啊。這份胸襟,有多少人擁有啊。大多數的人祇想到,丢了一隻鞋可如何是好?鮮有人懂得可以“放下”。學會放下,才會感受到生命受到前所未有的釋懷。放不下,便如同背了包袱,背得久了,往上堆的東西就愈積愈多,即便不加東西,日積月累,祇會愈背愈累,生命就會緩不過氣了。放下,是時候就要放下。不僅心要學會放下,日常生活中人們工作繁忙,不妨在適當的時候放下負擔,輕鬆一下,稍作休息後再重新拿起也不遲。
懂得“寬容”
寬容產生寬容,刻薄產生刻薄。
有一種心,叫寬容,心寬了,容忍的多了,人便釋然了,心中無怨恨沉積,心中不再有陰霾,敞開了的心便發現天如此蔚藍。
那繪畫大師畢加索對冒充他的作品毫不在乎;那老人家不但不追究小偷,反而送上他自己的大衣。因為畢加索的寬容,冒充的作品換回他人的一頓飽飯。因為老人的寬容,小偷從此再也不行竊。不僅如此,寬容更換回了自己的心靜,不必想法子報復他人,苦了自己。
寬容不是你的怯懦,不是你的低頭哈腰,更不是你的顛倒黑白,而是你的愛心,是你的理解,是你的關懷。
許多人認為,寬恕了他人,誰來寬恕我們?他們總覺得寬恕了他人就好像自己吃了大虧。其實不然,正所謂得饒人處且饒人,可別得理不饒人。懂得“寬容”,自己也會好過。
感恩
感恩可以是一種生活態度。
失落時,有人安慰;孤獨時,有人陪伴;生病時,有人照顧。這一切的一切,不是你應得,這是他人賦予你的,這難道不值得感恩嗎?感恩,令他人喜悅,更令自己心寬,何樂而不為?
活在當下
珍惜並善用每一個時刻,專注地做好每一個時刻該做的事。
許多時候,我們總以為自己已了解“珍惜”的真諦。於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常常回首往事,不由痛心疾首,為何自己沒有珍惜這個。我們時常盼望未來,不由下定決心,定要珍惜那個。可是,隨着時間流逝,輾轉反側之間,一切信誓旦旦都成了紙上談兵。為何如此不堪?到底“珍惜為何”?其實,書中已告訴我們答案,那就是珍惜眼前,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因為“當下”是如此真實,所以想到甚麼便可以立即為之。但也就是因為“當下”太過於真實,我們似乎都有了“不識廬山真面目,祇緣身在此山中”的迷惘。我們忽視了當下,卻樂此不疲地追逐尚不可知的明日;我們遺忘了眼前,卻百感交集地追悔已成歷史的昨日。我們一次次在當下跌倒,往往不是因為障礙太過強大而難以戰勝,祇是我們沒有把目光收回當下。
生活的滋味本是平淡,珍惜路過的一切,你會發現生命將變得無限綿長與充實。
人們無法預測前景,唯有珍惜眼前美好時光,不懈努力,奮勇拼搏,生活才會更加豐富多彩、絢麗多姿,才能譜寫出鏗鏘有力、悅耳動聽的人生樂章。
或許生活的真意不過是嗅嗅身旁一朵花,享受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而已吧!
《心無罣礙》
作者:李焯芬
出版社:經濟日報出版社
出版日期:二〇〇七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