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規劃”諮詢稿之我見
王全海
“十年規劃”諮詢稿之我見
《2011~2020年澳門特區非高等敎育發展十年規劃諮詢稿》是澳門特區政府成立以來關於非高等敎育發展的一份總綱,根據澳門敎育的傳統合理成分和有效機制,按照優先發展、提高品質、育人為本、促進公平的方針,讓非高等敎育立足於澳門發展的長遠需要:“在十五年免費敎育的基礎上,努力推進資優敎育、技術敎育的發展,加快小班制在中學實施的步伐,建立一支師德高尙、專業精湛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形成符合時代發展需要和有利於學生發展的課程與敎學體系。”
諮詢稿中還提到:“在未來的十年裡,敎師的工作條件與專業能力亟待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語文能力、藝術素質、國際視野以及思考和探究的能力須進一步加強;課程與敎學不能再集中於應付考試,而要着眼於學生的長遠發展;學校的校園生活應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學習經歷;終身學習的途徑亦須進一步得以暢通。”以上這些大方向的內容寫得好。筆者也來為“十年規劃”諮詢稿提出幾點粗淺的看法。
1.留級率高與敎師有關
這與一些敎師對敎學重視的程度有關。自從敎靑局提出每位敎師每年參加敎師培訓不能少於三十小時以來,老師們都積極參加敎師培訓。這些培訓有些是見效較快的培訓,但因為與學歷提升沒關係,所以老師只重視可以提升學歷的培訓。一些年輕敎師下課後,匆匆忙忙到大學去進修聽課,敎材放在學校,第二天來了就上課。這樣的老師有甚麼時間備課?有甚麼時間思考敎法?
2. 不應以學歷評定敎學能力
西方不少國家敎育的價値取向是喚醒孩子們的潛能,使他們的個性被體現和挖掘出來,成為具有獨立精神的、快樂的人。這也是為甚麼西方很多大企業、大公司,甚至政府高層中,很少以文憑和學歷取人的原因。
但自近年流行“文憑熱”以後,一些敎師在敎學上敷衍了事,卻十分重視學位進修,把主要時間與精力放在學位進修上,使得一些沒在校外參加補習的學生成績大受影響,更漸漸成為“後進生”。如果只重視學位進修,那麼老師都去報名參加學位進修好了,每年的三十小時敎師培訓也不需要辦了。
3. 家校合作嚴重不足
一些家長錯誤認為:孩子上學了,把孩子交給學校就可以了。但當今的靑少年並不是生活在單一的環境裡,而是生活在多種錯綜複雜的客觀環境之中。家長和敎師都要硏究當今靑少年生活方式及精神狀態,以便有針對性進行敎育。
如果學校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可讓敎育孩子效果好的家長介紹經驗,在家長中樹立正面形象。班級中個別難於管敎的學生,也可以請有成功經驗的家長作介紹或幫助敎育。
4. 提升數學敎師專業水平
各校都是數學學科的敎學時間最多,課後也不同程度地辦了補習班,有些家長還到外面請老師給孩子補習。但仍是不及格學生人數較多的學科之一。雖然在PISA2009 中,本澳學生的數學素養相對較好(但不如上海、香港),但是不要忘記我們的留級率是高於其他國家和地區的。
在“十年規劃”中,有必要再具體提出:數學敎師應該由經驗積累的數學敎育向系統的數學基礎敎育不斷進取;要有意識地建構科學的、正確的數學敎育系統;一些數學基本概念要隨時代的發展予以更新;要有適應靑少年學習數學的意向而改變的敎法。
5.敎師也是合作者
在3.3.3“敎學人員”中:遵守敎學人員專業準則和職業道德,“敎書”“育人”並重,愛護每一位學生——應加一句:敎師也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6. 有些私校實施小班制有困難
由於客觀條件(場地)限制,有些私校實施小班制有一定困難,如何解決?
廿一世紀的非高等敎育不再是以知識為中心,而是以學生為本。如今澳門敎育界已經有總綱“十年規劃”諮詢稿頒佈,正在徵求意見,希望日趨完善。多渠道着力培養各類人才,不斷提升澳門的競爭力,這應是敎育工作者今後工作的重點和努力方向。
王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