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論粵澳合作新挑戰
【本報消息】為了讓本澳青年進一步認識和了解《粵澳合作框架協議》文本內容和意義,結合澳門未來發展思考個人生涯規劃方向,學聯及新青協日前假薈青中心舉辦青年論壇活動。會上多位與會者指出,面對全新的發展契機,青年人要及早裝備自己,以積極競爭的心態把握機會,迎接挑戰。
詳釋框架協議內容
是次論壇以“粵澳合作與澳門青年發展”為討論主題,邀請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劉本立、首席顧問米健、職務主管高展明、新青協理事長高岸聲及學聯副理事長馬希雯出席,與在場逾八十名青年學生共同探討粵澳合作背景下的青年未來發展方向。
活動首先由政策研究室職務主管高展明向在場參加者講解《粵澳合作框架協議》文本內容,並重點介紹了協議中三條主線、四個合作定位、五大重點領域及十大政策亮點。指出協議的落實有賴官民相互合作,才能合力描繪粵澳合作的美好藍圖。
會上,學聯及新青協代表也分別就議題發表了意見。高岸聲認同協議對澳門未來長遠發展有極大幫助,粵澳合作擴大了澳門的生活空間,長遠有利提升澳門人的生活質素;協議的簽署明確澳門的發展定位,經濟適度多元化的格局也將為青年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利於確立個人生涯規劃藍圖。同時,協議中提及澳門人到廣東工作的相關政策、幫助及優惠,從而拓展了青年人工作地域的範圍及空間,為青年人到內地工作提供了更多機會。期望現階段政府能細化協議內容,讓文本落實成具體工作,如加快粵澳融合的工作進程、建立完整的澳門人到廣東工作的就業政策等。
馬希雯認為,新的發展機遇將為青年提供更多樣的就業機會,建議政府和民間社團應為學生提供更多元的升學輔導、投入資源培養和發掘學生不同的興趣,引導同學們找到興趣及所長,努力為自己將來和理想提早作出準備。另外協議中提及要提升大珠江三角區域與歐盟、東盟與葡語國家等的合作水平。目前本地只有兩家高等院校提供相關課程,建議政府可考慮增設相關課程,從中學開始讓學生多點機會接觸,長遠增強澳門學生的競爭力。
立足長遠面對現實
會上,不少青年關注粵澳合作背景下人才培養與競爭力問題。有與會者提出隨着橫琴開發作為粵澳合作的重點項目,多個產業園區建設在即,人才需求迫切,本地青年必然面對與其他地區人才競爭。認為不少青年仍然未能發掘自身優勢、擺脫“怕競爭”的心態,希望政府能多鼓勵青年人“走出去”。
劉本立認為,隨着粵澳合作不斷深化,為澳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並存,青年人必須正視競爭問題,應該具備“立足長遠,面對現實”的視野與胸懷,及早裝備自己,結合自身情況規劃個人生涯發展。
米健在回應青年提問時指出,橫琴開發關鍵的一步是“讓人流進去”,要積極把邊界和隔閡打開,吸引青年人才到將來投身橫琴各項重點產業當中。指出政府在橫琴開發問題上,多元化的人才培養肯定是着力點,將來需要有目標性地培養新一代人才,以配合該區長遠發展。
此外,在互動討論環節,多位與會者就粵澳合作中橫琴地區的住房問題、青年創業、中醫藥產業發展優勢等問題發表意見,討論氣氛熱烈。